2025外滩金融峰会首日,上海市发布《全球数字金融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打造"三中心一枢纽"战略目标,引发国内外金融科技行业高度关注。记者实地探访峰会现场,专访多位行业领袖,解读上海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新蓝图。

【本报记者 王沪生 7月15日报道】今日上午,2025外滩金融峰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作为后疫情时代首个全面恢复线下举办的国际顶级金融盛会,本届峰会吸引了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代表参会。
开幕仪式上,上海市副市长李强正式发布《上海建设全球数字金融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该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要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中心、数字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数字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数字金融标准输出枢纽。
"上海正在经历从传统金融中心向数字金融中心的跃迁。"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明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达1.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8%,金融科技企业数量突破800家。
上海龙凤419自荐 (中略约2000字详细报道,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1. 陆家嘴数字人民币应用示范区建设进展
2. 蚂蚁集团等企业展示的区块链跨境支付新系统
3. 复旦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最新人才培育计划
4. 欧盟数字金融代表团对上海市场的评价
上海贵族宝贝自荐419 5. 数字金融监管沙盒2.0版本升级细节)
值得注意的是,计划中特别提出要建设"外滩数字金融创新试验区"。根据规划,该区域将重点突破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等底层技术,并试点数字证券发行交易等创新业务。试验区管委会筹备组组长周晓东透露,首批10家机构已通过入驻审核。
峰会现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机构联合演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风控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监测长三角地区30万家企业的经营数据,风险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以内。
上海私人品茶
"上海具备制度创新和技术积累的双重优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在视频连线中评价道。他特别提到上海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方面的先行先试,认为这为全球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范本。
据悉,本次峰会还将举办12场专题论坛,议题涵盖央行数字货币互联互通、绿色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明日下午将发布《全球数字金融发展指数报告》,上海在基础设施维度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