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浦金泽、吴江黎里、嘉善西塘构成的"长三角原点",一场涉及规划管理、生态保护、要素流动的深度改革已持续三年。记者走访示范区内的企业、居民和政务服务中心,记录下沪苏浙三地打破行政壁垒,共建"水乡客厅"的制度创新实践与民生改变。

【首席记者 林深 7月16日报道】清晨6点,家住吴江汾湖的上海华为工程师张毅,刷着"长三角社保卡"在青浦金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号配药。这个看似平常的就医场景,背后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成立三年来,在241项制度创新上的持续突破。
■ 规划一张图:三地共绘的江南水乡
• 全国首份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已实施两年
• 金泽-黎里-西塘联合水系治理工程完成
• 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段接入吴江城区
示范区执委会数据显示,跨界河道水质同比提升1.2个等级,跨省通勤时间平均缩短40分钟。
爱上海最新论坛 ■ 服务一卡通:从医疗到养老的民生突破
嘉善居民王阿婆的"一卡通"使用记录:
周一:上海中山医院专家号(医保直接结算)
周三:苏州图书馆借阅《江南园林志》(免押金)
周五:嘉兴老年大学智能手机课(学分三地互认)
目前示范区已实现85类电子证照互认,235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爱上海419论坛 ■ 产业一条链: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
青浦华为研发中心的"一小时供应链":
08:00 吴江供应商送达精密零部件
10:30 嘉善企业完成产品检测
15:00 上海港发出国际物流订单
这种高效协同使研发周期缩短30%,带动上下游企业新增注册量同比增长62%。
上海喝茶群vx ■ 生态一盘棋:联合保护的制度创新
示范区环境监测中心实时数据:
- 太浦河水质自动监测站每10分钟上传数据
- 三地环保执法队员组成联合巡逻队
- 生态补偿基金累计投入12.7亿元
去年示范区PM2.5平均浓度较2022年下降18.6%。
【未来展望】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6-2028)》即将出台,示范区将试点更大范围的制度创新,包括人才评价标准统一、碳普惠制度互认等新突破,打造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