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修复师】苏州河畔的工业遗产重生记:从纺织厂到艺术硅谷 晨曦中的苏州河泛着金属光泽,两岸排列着如巨型积木般的锯齿形厂房。这些始建于1920年代的纺织厂建筑群,正经历着中国最富创意的"第二次生命"。【第一章 生锈的工业记忆】在莫干山
夜上海新语:从百乐门到沉浸式会所的世纪蝶变 【特稿】2025年夏夜的外滩十八号,全息投影再现着1930年代周璇的歌声,而隔壁包厢里年轻人正通过VR设备"穿越"到黄金时代的仙乐斯舞厅。这种时空折叠的魔幻场景,正是上海娱乐文化的
【共生图谱】苏州河的吴语与黄浦江的汽笛:长三角文化融合启示录 第一章 摇橹声里的双城记(1843-1949)青浦区档案馆最新整理的漕运日志显示:1905年从朱家角运往上海县城的货船中,丝绸与茶叶仅占38%,其余62%是书籍、盆景等文化物品。这些穿梭于水道
【长三角特别观察】"上海+"模式再升级:2025年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全景图 首席记者 林墨|区域发展观察组第一章 轨道上的同城生活• 跨市通勤革命: - 地铁11号线日均跨省客流突破55万人次 - 高铁"月票"用户达28万人,年均节省通勤费1.5万元 - 沪苏嘉城际铁路
【从"东方巴黎"到"全球购物天堂":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进阶之路】 周五傍晚的南京西路商圈,意大利游客Marco正在全球最大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体验咖啡文化,而他的中国女友则在隔壁的张园体验老上海石库门里的奢侈品快闪店。"这里既有世界级商业
【海派新女性图鉴】梧桐区走出的世界公民 【首席记者 周慕云 上海报道】清晨7:00,新天地附近的老式里弄里,90后非遗传承人小林正在整理今天要展示的顾绣作品;同一时刻,32岁的科技公司CEO王薇已在陆家嘴的会议室开始跨国视
"石库门里的新天地:上海城市更新的文化密码" 【首席记者 周明】清晨6点,72岁的张阿婆在改造后的步高里天井打着太极;两小时后,法国设计师Pierre在同一个空间的工作室接待客户。这种奇妙的时空重叠,正是上海特色城市更新的生
【特别报道】从实验室到产业链:2025上海科技创新生态全景扫描 ■ 基础研究突破1. 重大科学设施- 张江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 光子科学研究中心建设进展- 国家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率2. 原创成果涌现√ 量子计算研究突破√ 生物医药原始创新√ 新材料
【长三角观察】从虹桥到杭州湾:解密上海大都市圈"1+8"协同发展新模式 ■ 第一章:交通互联的突破性进展1. 轨道上的都市圈:- 市域铁路松江枢纽连接嘉兴工程进度达78%- 沪苏湖铁路日均通勤客流突破3万人次- 沪甬跨海二通道前期研究启动2. 边界断头路打通:
【城市镜像】"她力量"绽放上海滩:新时代都市女性的十二时辰 ■ 群体特征速写(2025数据)√ 平均年龄:32.5岁√ 本科以上学历:89.3% √ 月均收入:18500元√ 健身习惯保持率:76.8%■ 职业发展新趋势→ 金融科技领域女性高管占比42%→ 自由职业者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