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观察】从单核驱动到多城共舞:上海大都市圈的五年蝶变 首席记者 周明阳|区域经济观察组第一章 产业协同的梯度转移在苏州工业园区,上汽大众的智能工厂里,30%的工程师来自上海总部。"研发在沪、生产在苏"的模式使企业物流成本降低25%。
【大上海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引擎作用 ■ 空间规划新格局1. 核心圈层划分:- 中心城区(外环内)- 主城片区(外环-郊环)- 新城辐射圈(五大新城)- 1小时通勤圈(苏州、嘉兴等)2. 功能定位:- 上海:全球资源配置枢纽- 苏
"长三角心脏的脉动:上海在区域协同中的枢纽密码" 【首席记者 王振华】清晨6点的虹桥枢纽,开往苏州工业园区的高铁与通往嘉兴科技城的城际列车同时启动。这种"双城通勤"现象,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最生动的注脚。数据显示,2025年上海
【长三角新格局:上海都市圈的辐射效应与区域协同】 ■ 空间重构与功能优化1) 一小时通勤圈建设:- 跨市地铁日均客流突破120万人次- 沪苏嘉城际铁路等8条跨省轨交在建- 第三机场选址尘埃落定2) 产业协同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