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道走访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等7个创新园区,采访42位科研人员、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结合最新科技统计数据,全景展现上海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成效与挑战。

【创新现场】2025年的上海,浦江实验室的科学家正在调试全球首台光子计算机原型机;临港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下线第200万辆搭载全自动驾驶系统的电动汽车;而在杨浦滨江的长阳创谷,一群95后创客正在路演他们的元宇宙社交项目...
一、策源能力:从0到1的突破
1. 大科学设施集群
- 已建和在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5个
- 光子大科学装置用户覆盖全球23个国家
- 全年基础研究投入占比达12.3%
2. 原创成果井喷
• 自然指数全球城市排名第5
• 2024年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增长28%
• 脑科学、量子科技等领域实现领跑
上海龙凤419会所
二、转化通道:从1到100的跨越
1. 成果转化"上海模式"
- 赋予科研人员所有权比例最高达70%
- 专业技术转移机构达89家
- 概念验证中心累计孵化项目412个
2. 典型案例
• 交大教授团队抗肿瘤新药License-out金额破10亿
• 中科院微系统所毫米波芯片实现产业化
• 复旦青年学者创业企业科创板上市
上海贵族宝贝sh1314
三、生态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
1. 人才磁吸效应
- 在沪两院院士189人
- 海外高层次人才突破6万
- 留学生创业企业年增35%
2. 金融活水灌溉
• 科创板上海企业占比31%
• 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比1:8.7
• 科技保险产品覆盖研发全周期
爱上海
【瓶颈突破】
上海市科委主任指出:"下一步将重点解决评价体系'唯论文'倾向、中试环节薄弱、科技服务业能级不足等痛点问题。"
【国际对标】
与硅谷、波士顿等创新高地相比,上海在风险投资活跃度、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等方面仍有差距,但制度创新优势明显。
【数据来源】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浦东新区科技创新局
- 第三方智库报告